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冲锋勇向前——地大医院战役纪实

发布日期:2020-03-09    点击:

地大新闻网讯(记者曹南燕 通讯员雷晓庆)编者按:2020年的武汉,疫情将千万人的城市按下了暂停键,九省通衢的武汉骤然定格在那里。40多天里,逆行的医护人员在疫情一线救援,医院都经历了些什么呢?本文以独特视角展开医院在疫情期间的平凡小事,以此记录英雄的医护工作者,平凡的地大人。

全力加强部署 打出抗疫组合拳

在武汉,数万名医护人员投入战“疫”……处于武汉保卫战的主战场。地大做到“上下一条心,抗疫一盘棋”,全力支持医院战斗在疫情防控救治一线。

早在1月6日医院正式启用发热门诊,设立专用就诊通道,接诊发热患者。在医院门诊大厅设立预检分诊,引导发热患者到发热门诊就诊,防控流程进行了明确规定。

1月23日,医院预检分诊台护士王爱红为就诊患者测量体温

1月20日,医院召开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会,并以校卫生健康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发布《关于做好寒假期间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向全校师上生发出防控预警。

医院院长何晓玲在工作群里写下:“医护人员要不忘从医初心,牢记职责使命,全力做好寒假期间传染病防控工作。”

1月22日,医院研究制定《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暨应急处置工作方案》,对肺炎疫情防控全面安排:一是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二是进一步明确门诊接诊工作规范;三是加强健康宣传与防控指导;四是明确疫情监控与信息报送;五是防疫物资采购与调配;六是应急要求与违纪处理。同日,医院加强上级卫健部门、药品供应单位联系,安排专人通过多种途径采购医用口罩、体温计等防疫物资,确保医护人员和防疫一线防控使用。

党总支书记马彦周在工作群里紧急动员,“要组织动员一切力量,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全力抗击肺炎疫情。”

1月23日,制作《地大社区发热病人分级分类就医流程》《关于个人及家庭疫情防控的温馨提示》《做好居家消毒,预防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指南,制作宣传栏宣传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知识,并通过医院网站、微信公众号推送肺炎疫情防控推文。同日,医院安排人员在东区医院、食堂、外招、行政楼和未来城校区一食堂门口设立口罩回收箱,专门收集废弃口罩和防护服,减少校园二次污染。

杨漫沩、何刚两位副院长,刘艳、黄黎明、陈勤、欧阳妮等医务人员,以及挂号室、药剂科的同志们坚守门诊岗位。

三位医生的背影,这背后是一个争分夺秒、医者救死扶伤的故事

1月24日,学校公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捐赠公告,医院公布肺炎疫情防护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 护目镜、水银体温计、额(耳)温枪、84消毒液、75%医用酒精等需求信息,公布医疗物资捐赠通信地址等。

地大医院一楼大厅捐赠团队王燕、雷晓庆、徐茜、刘艳华、杨多萍、王进一起加油鼓劲

1月25日,医院启动成立捐赠办公室,负责发布医院医疗物资需求信息,对捐赠物资接收、管理、发放进行细化,抽调财务部、医保办等管理人员参与捐赠,充实捐赠办公室力量,加强对上级卫健部门、社会企业、校友、爱心人士联系。

“让我上,我是党员!”医院财务部杨多萍积极参加联系捐赠,一周的时间,她为医院募集到了6000余件防护物资,为抗“疫”医疗前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联系捐赠、接电话、回复微信、分配医疗物资、送患者到定点医院……每天一到单位,医院办公室主任雷晓庆便一头扎进工作里,忙起来中午只能吃一口泡面,然后继续投入到工作中。“虽然我不能直接给病人看病,但我是党员,我和医务人员一起坚守在一线,为打赢这场战役做出自己的努力。”雷晓庆说。

大年初一,医院公卫科医生梁亚荣监测国家疫情网发现地大社区首个新冠肺炎病例信息,地大医院果断决策,跟踪病人生活轨迹,迅速让其家人居家隔离。同日,在“谈疫色变”之时,医院总支在党员群内发出了抗击新冠肺炎号召,一句句铿锵有力地回答:“我是党员,应给群众做表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踊跃报名参战,18名党员突击队队员挺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

校党委书记黄晓玫赞扬医务人员:“你们是英勇无畏的‘逆行者’。”

1月31日,马彦周(右)接受校友捐赠

1.88大高个的马彦周,熟悉的人都叫他“小马”,也是年近五旬的人了。他本来定了1月23日利用假期的一周到重庆旅游,好好陪陪正在读高三的儿子。疫情爆发后,他退掉了机票和酒店。夜以继日投入抗击疫情工作,从腊月到正月,从年前到年后,从清晨到黄昏,一个月多以来,联系物资、组织动员、协调工作、服务保障、开展宣传等,他没有休息过一天,一直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

前天,汉口校区医务室的工作人员,给他打电话聊到医疗物资缺乏,第二天他便开车去给汉口校区的医务人员运送物资。

“我们马书记基本上24小时驻扎在医院里,真的他很辛苦,也很优秀。他是医院同志最为坚强的后盾,马书记在,我们就感觉到有靠山在,有主心骨、有安全感。”主任医师朱香英说。

正如朱香英医生说的,党总支书记马彦周战斗在防疫的第一线,不怕困难,不畏危险,展现担当作为,发挥着带头模范作用,凝聚力量,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保障。

逆向而行 守住前线中的隔离点

去年通过绿色通道进入地大的青年才俊入党积极分子魏从兵,因买不到直飞的票,从海南飞郑州辗转信阳到武汉。“作为医务人员,应该冲锋在前。”他说。

“我是一名护士,我要回去上班。”在美国探亲的医院护理部护士长蒋巧辉,眼看着疫情形势愈发凶险,毅然决定从洛杉矶出发辗转上海,艰难抵达目的地——武汉。

95后检验技师刘艳华一路上风雪驱车前行千余公里返岗

一个个平凡的身影挺身而出,怀着执着的信念,在抗击疫情中逆行、奉献、磨砺、成长。在他们之中,有曾经抗击非典,如今又主动请缨的“老战士”党员医生刘欣;有经历大雪和冰地两天一夜辗转1166公里从甘肃回到抗疫一线的技师党员刘艳华;有将尚在哺乳的孩子托付给老家双亲返汉的副护士长伍莉芳;还有逆行北上返汉的张慧玲、黄启亮、徐祝心;有克服困难绕道回校的樊仁为、唐琳静、王燕……大年初二,医院向全体职工发出《医院职工返校集结号》,3天内医院全体职工73人返校待命。

2月9日,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严峻,根据洪山区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通知,要求地大医护人员第二天9时30分准时到达洪山区文秀街汉庭集中隔离点“战地服务”。“我是党员,服从组织安排,武汉是我的家乡,我要保卫我的家!”贾云医生9日晚上接到通知进驻汉庭酒店集中隔离点,第二天一大早她悄悄告别还在睡梦中8岁双胞胎儿子,从青山赶往隔离点集结。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都是好样的!”校长王焰新为医院医务人员进驻隔离点战疫点赞。

2月14日是最为忙碌而又危险的一天,这天要完成所有隔离者核酸采样工作。采集小组由六七二医院一名专家、魏从兵、王进和一名驻点工作人员4人组成。一次性防护衣、鞋套、口罩、手套,护目镜和面罩,在酒店门外的通风地带,医务人员们一丝不苟做起了准备。

采集咽拭子标本是确诊新冠肺炎的一个重要环节,采样的过程中被感染的风险很高,当被采集的对象打开口腔哈气时,采样医务人员直接面对可能从鼻腔或口腔的飞沫。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采样在隔离房间里进行,……这一天,他们用将近3个小时为45人采了样。

汉庭隔离点第三梯队黄虹医生和张露护士正在做核酸采样前的名单核对及试管贴标签工作

医生张云枝回忆说:“当专业的防护口罩紧紧勒住我的脸,面部会有明显的压迫感,非常的不适。因为防护服连体,弯腰也显得非常困难。最大的感觉就是闷。可以说从头到脚,没有一处是自在的。尤其是在隔离点风雪中站立接诊4个小时的那天。”

驻守在隔离点的地大第三梯队医疗队李晖、胡采红医生,黄婷、肖欣护士正在查核患者信息

与其他住院患者不同,隔离点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的家属不能探视,更不允许陪护,没有亲人的陪伴,不少患者仿佛置身孤岛,产生孤独情绪。医生江小红说:“在隔离点白天忙,我也会把微信群里疑问比较多的病人、心理状态比较差的病人、还有病情严重或复杂的病人记下来,利用夜班时间在酒店前台逐一给他们打电话,指导用药和疏导他们。”

第四梯队医护人员杜鹏辉、赵伟燕、桑娟、张婷、王爱红、李艳玲进驻隔离点

疫情当前,他们第一时间进入战时状态,冒着随时可能被感染的危险,坚守在防疫抗疫一线。截止3月5日已有24名医护人员在隔离点工作,他们主要任务是根据病人的肺部CT和临床症状判断能否收治隔离点,收入隔离点病人的病情处理及危重病人的转诊汇报,协助核酸采样,安排辅助医疗……地大医院王丹等人组成的四批医护团队为隔离点治疗服务患者134人核酸检测采样 263人次。对出现呼吸困难、低血糖、心慌、发热等症状患者开展医疗救护,指导患者日常治疗用药,发放中药汤剂1509人次。

医者仁心 守好校园安全红线

每天接诊、转诊、安抚病人情绪、回访病患电话和普及防控新冠肺炎知识……自大年三十以来,校医院医生刘欣在普通门诊或发热门诊两班倒,撇下家中12岁和2岁多的孩子,交给丈夫和公婆照顾。

2月26日凌晨一时,在惠宾楼隔离区,一位老人突发心脏病(做过心脏搭桥支架)引发呼吸困难,医护人员樊仁为及时到现场,和家属商议,拨打了120救护车,他给病人进行了急救氧气包吸氧,服用了心脏类药物后,病人情况稍有稳定。早上,医院何晓玲院长带领两名医生在隔离点对病人采取吸氧机等相应的辅助治疗措施,并积极联系外部医院。到20时30分,病人顺利入住省妇幼光谷分院治疗。

这样贴心的服务每天都在不断的上演着,疫情隔开的是病毒,隔不开的是温暖,站在疫情防控的防线上,医护人员始终把居民的需求放在心上,以强大的使命感、责任感,成为了一道不一样的风景线。

因为长时间戴手套双手过敏红肿,这是李晖医生的一双手

隔离观察区是学校阻击疫情、隔断传染源的一道重要防线。医生王燕24小时驻守学校悦宾楼为校内隔离观察点密接人员服务。累计观察48人,解除医学观察30人,开展核酸检测80人次。

一位刚教解除隔离观察职工走出阳光家园说:“有你们辛勤工作,让我度过了难忘的十五天,为我们心中最美的地大人点赞!”

医院组织技术力量,开展确诊、疑似和临床诊断新冠肺炎患者生活轨迹调查,形成专项调查报告。何晓玲介绍,确诊和疑似患者的生活轨迹搞清楚了,最大程度上阻断了病毒传播,防护工作就会更加有的放矢。

“饭好了,什么时候回来?”“再过会,你们先吃。”何晓玲的女儿常常做好饭给妈妈打电话。她丈夫是协和医院的一名医生,在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她们两个人都是奋战在一线。她顾不上老家重病的父亲,拖着病逾刚好的身体,坚守岗位,全身心投入到加强院感控制、细化诊疗方案、安排医护人员、接听师生咨询、护送患者转院等疫情防控工作中。

我校一退休人员疑似感染新冠肺炎,何晓玲(左一)和其他人员把其转到六七二医院就诊

做好医务人员的防护成为何晓玲工作的重中之重,她反复强调和提醒,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强化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惜一切代价,做好一线医务人员防护,确保零感染”。她积极联系供货企业,精心筹备防护物资,保证一线医务人员的防护需要。她始终站在防控疫情工作的第一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她坦言,其实自己做的只是一名普通党员干部应该做的事情。

1月25日,朱香英扶墙上阶梯前往东区超市二楼指导消杀

学校要求对东区、西区,还有南望山庄和喻家山庄进行消杀。大年初一一大早,朱香英和校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来到东区菜场,指导消毒液配比、巡查卫生死角等。校园里的每个角落她都要走到、看到。多年前,朱香英左膝关节做了手术,一到阴雨天就隐隐作痛。这些天,她经常累得迈不开腿。非常时期,消毒处理要得当,垃圾处理要及时。作为经验丰富的防疫工作者,朱香英说:“疫情来了,消杀越早,越有利于控制。”

医院向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提交《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几点建议》。建议加强人员管控,进行科学消杀与预防和尽可能减少人员聚集等3条工作举措,精确指导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月15日,魏从兵、宋颖颖、贾云和王进(从左至右)在隔离病房走廊上为武汉加油

目前,地大留校学生62人,留学生287人,加上地大社区1940户,5860余人。校园防护关乎师生安全,必须筑牢抗疫后方。学校为留校学生提供食堂“点对点”送餐服务,确保留校人员安全。“我在武汉生活虽然只有一年的时间,我早已把武汉当成我的第二故乡。我的故乡“生病”了,我们都希望能够共同齐心协力抗击疫情。值得肯定的是,中国政府采取了迅速、有效的措施。” 赞比亚籍硕士研究生沐达说。

地大已于2月10日线上开学,目前仅本科生课程就有1090门开课, 676名教师、57位教学管理人员在线互动,“停课不停学”。作为一所学生人数近3万、应届毕业生超过5000的高校,考虑到学生就业问题,学校最近举办了多场“空中宣讲会”。

记者后记:

进入阳春三月了,温暖的阳光,和煦的春风,茵茵的绿草,艳艳的红花......这些窗外的美好在撩拨着我们,但理智告诉我,战疫还在继续,大考还在进行。疫情当前,医院党总支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带头,党员争先上,众志成城,共抗疫情,他们有不打赢抗疫战争绝不鸣金收兵的毅力和气魄。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静谧的地大校园里,穿行着一群勇敢无畏的白衣天使,他们不畏风险、勇敢逆行、无私奉献,坚守岗位给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给师生医学指导,奔赴隔离点为患者“战地服务”……医院全体人员真正做到以战时状态应对疫情防控,团结一心、冲锋在前,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防控,切实承担起医护人员的使命与担当,敬佑生命,救死扶伤。同时,全力保障全体医务人员“零感染”目标的实现。(图片由医院提供)


Copyright © 2020中国地质大学新型肺炎防控专题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