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一场阻击新冠肺炎病毒的人民战争,也是一堂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自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深耕疫情防控责任田,细作云端思想引领新阵地,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战疫全过程。
上好网络党课,凝聚爱国共识
“爱国主义是引领新时代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最好粘合剂,要讲好中国抗击疫情故事,展现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把共同抗击疫情作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践和生动教材,积极发动辅导员、班主任、党支部书记等重点群体,主动讲好“生动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大力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动人故事,凝聚起爱国主义广泛共识。
党委学生工作部开展“讲好战疫故事,诠释初心使命”主题微党课大赛,鼓励全体辅导员、班主任面向学生上好网络思政第一课,用鲜活的防疫斗争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在战疫中磨练心智、升华自我。材料与化学学院公衍生教授通过金微课,指导学生认清就业形势,在疫情考验中实现人生价值;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余蓓蓓老师,以在国外的亲身经历讲述“万水千山隔不断中国心”的动人故事,引导学子常怀爱国报国之心。
鼓励党支部书记、各级学生组织面向全体学生讲好抗击疫情的生动故事。入选第二批全国样板党支部的体育学院学生联合党支部以“战疫进行时 青春不缺席”为主题,引导广大学生党员在战疫中绽放青春之花。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之声宣讲团多维度讲述共产党员的初心、立体式论述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艺术与传媒学院师生以“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创造15幅艺术作品,受到社会和业界的广泛关注;少数民族预科班肉孜坦木江·尼加提创作歌曲《武汉 地大与你同行》为疫情防控贡献智慧力量;电子与通信工程党支部宣传委员谭淞元,制作病毒传播模型开展抗疫科普宣传。
突出党建引领,厚植爱国情怀
“要将爱国主义作为团结广大青年学生的最大公约数。”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以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契机,发布《关于做好疫情期间学生党建工作的通知》,开展“共抗疫情 爱国力行”主题教育活动,取得扎实成效。
突出党建引领,让学生党支部成为做实思想引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桥头堡。成立留校学生临时党支部,将学生基层党组织建在防疫一线,也把爱国主义教育课堂搬到党员服务留校学生的一线。召开线上主题党日、团会、班会等活动,探索党建带团建、促班建“三位一体”协同发力格局。环境学院张国旗班团支部隔空联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团校,联合召开“南北同心,共克时艰”主题团日,凝聚起共同抗疫的必胜信念。经济管理学院举办“雷神山上的来客”的云端主题班会,邀请战疫英雄宁世伟讲述自身经历,诠释疫情之下医护人员的大爱无疆。
开辟“思政战疫纪实”“思政论道之战疫时期辅导员工作法”“辅导员课堂:守正育新人”“爱国力行冲锋在前”“爱国力行爱党誓言”等系列专栏,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凝聚共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最大增量”。
参与志愿服务,投身爱国行动
“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此次全民抗疫斗争中,地大青年学子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将对祖国的一片深情化作参与战疫的点滴行动。
材料与化学学院大四年级本科生徐子杨,大年初一和父亲一起赶赴火神山医院建设工地,1998年出生的他成为ICU病房建设组最小成员。家住武汉市青山区的环境学院博士生刘珊,参与了方舱医院的搭建设施、搬运物资等工作,后来又参加了肺炎应急技术攻关项目。海洋学院少数民族博士研究生马晓晨,作为留校学生临时党支部组织委员,积极为留校学生配送生活必需品和送餐分餐,同时创作歌曲《给你们的歌》,为广大备战高考的高三学子加油鼓劲。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叶德添,作为武汉市江岸区大智街道铭新社区书记,牢牢驻守在社区疫情防控第一线,负责守护6个居民小区3857住户的1.1万人安全。经济管理学院新疆籍学生迪力木拉提•亚力坤联合留校学生党支部发起募捐活动,为留校学生带来温暖和战疫必胜信心。(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夏静、张锐 通讯员魏海勇、蒋怀柳)